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委員履職 >  社情民意

關于加強學校美育工作 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4-03-27 10:01 來源:民進商洛市委會 記者: 作者:陳素娟 閱讀: 打印

美育是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市學校美育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提高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通過調研發現,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地方和學校存在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功利化現象,對于美育教育工作重視不夠。二是師資力量不足,大部分學校缺乏專業負責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的指導教師。三是美育工作能力不強,缺乏統籌協同推進機制,沒有成熟的美育課程計劃體系和系統的美育評價機制。四是社會資源合理利用不夠,家校合作和社會參與美育的氛圍不濃。

為此,建議:

一是健全美育評價新機制。要深刻認識美育對于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成長、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新活力和提升長大后幸福指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極力摒棄教育功利化傾向,全面普及美育,把美育思想融進教育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政府定方向、教育部門定原則、學校拿細則”的評價考核機制,制定考核細則,把美育評價考核結果同德、智、體教育一樣納入中考、高考等各類畢業升學考試成績范疇,制定上下聯動參與的美育評價模式。各學校要嚴格根據考核細則,因地因校制宜制定美育課程計劃和工作目標,對標倒推美育工作科學有效開展,并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完善美育課程計劃和評價機制。

二是探索美育教學新模式。要創新美育教學設計,把美育貫穿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等各方面、全過程。捋清美育和藝術教育的關系,科學合理通過藝術教育帶動普及美育。在美術、音樂等藝術教學中,多讓學生鑒賞與現實生活貼近的典型藝術案例和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突出成就案例等,激發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探索美育與非藝術學科的融合,創新非藝術學科課堂設計。把國學文化體驗貫穿于語文、思政、歷史課堂設計中,把對稱美、形體美、健康美貫穿于數學幾何、物理、生物、體育課堂設計中等,讓學生在學習、鍛煉、實踐中傳承美、長見識、提氣質、提升審美素養。結合“雙減”落實工作,將美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經常性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和舞蹈節、美術節、音樂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等文體活動,讓學生享受參與快樂和收獲喜悅,沉浸式體驗美、創造美。

三是拓展美育教育新資源。要整合利用校內外各類美育資源,健全教育與宣傳、文化、文藝團體等協同育人機制。與校外文化藝術場館、博物展館、體育活動中心、少年宮等建立合作關系,定期聯合組織開展或參觀高雅藝術、科學技術、體育文藝、孝廉文化、愛國主義文化展等活動,或邀請當地藝人、文人、科技體育工作者、非遺工作者經常為學生宣講、表演,多元化引導青少年學生全面發現美、欣賞美、體驗追求美。要創新建立社會公共美育機構和場所,挖掘地方民俗、歷史、紅色、生態等文化底蘊,因地制宜創新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文明發揚、紅色基因傳承美育場所,不斷豐富美育資源;探索美育資源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破解目前學校美育教師不足、場地不足、資源配置不達標的難題。

四是加強美育師資新力量。綜合運用行政手段和市場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拓展美育師資來源。在強化專職美育教師美育能力提升的基礎上,加大對各科代課教師的美育能力的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規模和受眾面,將藝術學科和非藝術學科教師、專兼職教師、校內校外教育工作者均納入培訓培養范疇,將提升各科教師美育能力列入國、省、市師資培訓計劃,采用輪訓“回爐”深造方式,持續常態化培訓提升教師的美育能力,積極打造滿足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美育教師隊伍,為提升美育教育質效提供保障?!?/p>

五是營造美育發展濃厚氛圍。要加強家校合作和社會參與,促進學校與社會的互動互聯,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美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氛圍。多通過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公眾號、微信群、抖音等多媒體平臺,宣傳展示已開展美育活動的精彩與成效,普及美育的意義和重要性。多鼓勵引導學生和家庭主動組織參與繪畫、演奏、舞蹈比賽、藝術科技展和家庭聯歡等美育實踐活動,激發孩子愛美、追美、變美的內生動力。多組織舉辦社會性關于美育的線上線下交流合作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重視美育、關心美育、支持美育的良好氛圍,助力美育融入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分享:
91精品国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婷婷蜜桃国产精品一区|日韩精品无码一二三区亚洲页